2012-08-02|公司報導
中日韓三國形成自由貿易區物流體系
中華日報航運電子報 /101.8.2 記者李錫銘/台北報導 依據中共日前在釜山與日本、韓國召開的﹁第四屆中日韓運輸與物流部長會議﹂決議,中國大陸將與日韓三國形成自由貿易區物流體系。 中共﹁交通運輸部﹂發布訊息指出,中共交部部長李盛霖、日本國土交通省副大臣奧田建、韓國國土海洋部部長權度燁分別率團出席會議。開幕式上,李盛霖作主旨發言,他指出,中日韓三國建立運輸與物流部長會議機制六年來,始終圍繞﹁建立無縫物流體系、發展環境友好型物流業、實現物流安全與高效﹂三大目標,依託 12項行動計劃,在陸海聯運、物流信息服務網絡建設、發展高效綠色物流方面的合作成績顯著,並得到三國領導人的充分肯定,為三國深化合作提供了強勁動力。 他進一步指出,在當前世界經濟復甦緩慢、國際金融危機尚未結束的背景下,三國要守望相助,共渡難關,特別是要以建設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為契機,發揮三國比較優勢,共同開拓市場。李盛霖建議三國在以下方面繼續共同努力: 第一,順應中日韓三國貿易結構和產業佈局的變化,充分利用三國良好的地緣和貿易量增長優勢,在中韓陸海聯運的基礎上,加快推進中日、中韓、中日韓之間的陸海聯運合作,降低物流運輸成本,增強產品競爭力,促進三國經貿發展。 第二,進一步擴大東北亞區域陸海聯運合作,包括通過聯合考察等有效方式,探討中日韓與俄羅斯開展四國陸海聯運合作的可能性。 第三,在東北亞物流信息服務網絡的合作基礎上,與歐盟、東盟地區相關國家擴大物流信息共享合作,充分挖掘各種可用資源和優勢,鞏固和擴大合作成果,使合作成果惠及更多的地區和國家。 第四,以中日韓三國發展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為導向,緊扣﹁發展環境友好型物流業﹂這一目標,積極探討加強綠色物流合作的途徑和方法,鼓勵使用節能技術和清潔能源的運輸裝備,大力發展交通運輸循環經濟,促進物流業發展與資源環境的和諧統一。 第五,以建立中日韓三國物流安全保障體系為目標,繼續加強物流鏈安全監管、應急管理方面的交流與合作,不斷完善運輸安全設施,最大程度減少事故隱患,共同應對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方面的新挑戰,提升處置重大災害和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,保障三國之間貨物、人員的高效、安全、便捷移動,協調好安全措施實施與貨物順暢流動的關係。

我們使用cookies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。 繼續瀏覽該網站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條款和隱私權政策

OK